徐晓娜、张小鹿、单莹洁、王慧元| 互联网使用、社会公平感与老年人社会融入——基于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的考察
近日,我中心核心专家、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徐晓娜等人在核心期刊《西北人口》2024年第4期发表论文《互联网使用、社会公平感与老年人社会融入——基于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的考察》。


提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融入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强度和信息获取能力对老年人社会融入的影响,并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值得分匹配法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识别了社会公平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与心理融入和行为融入相比,互联网使用对促进老年人社会关系融入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对于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来说,互联网使用强度会降低其社会公平感,进而部分抵消其对老年人心理融入和行为融入的促进作用,社会公平感在其中发挥遮掩效应;信息获取能力也会降低其社会公平感进而削弱其行为融入和社会关系融入,社会公平感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因此,政府应着力发挥在促进社会公平感以及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上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数字适老化建设的步伐,以减少老年人在数字环境中的不公平感。同时,亦应激发老年人自身的主体作用,倡导家庭内部数字反哺,助力老年人个体克服对新技术的畏惧,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公平感,积极融入数字社会。
关键词: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社会公平感;社会融入
作者简介

徐晓娜,女,南开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燕山大学县域振兴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核心专家;
张小鹿,男,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单莹洁,女,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授;
王慧元,女,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

文章结构
一、文献综述(一)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社会融入(二)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社会公平感(三)社会公平感与社会融入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二)变量选择(三)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基准回归分析: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融入的影响(二)工具变量检验(三)倾向得分匹配四、互联网使用影响老年人社会融入的机制分析(一)互联网使用强度影响老年人社会融入的机制分析(二)信息获取能力影响老年人社会融入的机制分析五、结论与对策建议(一)结论(二)对策建议
文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