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接受大会主办方的安排,担任公共治理青年论坛青年主旨发言环节的主持人,并代表大会主办方以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发起人团队讲几句话。
设立青年主旨发言环节,是举办了十九次的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的最新创举,在此要特别感谢主办方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队的精心设计和细节安排。在年终岁末的高强度会议联动之中,把国内公共管理学界连续性最好的会议之一的最高光时刻留给珍贵的青年,主办方“心向未来”的历史责任感和“行向青年”的超强行动力令人钦佩,值得尊敬。
设立青年主旨发言环节,也是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的初心回望。这次回望在人工智能时代突然加速到来的时刻显得尤为关键。一个月以前,得到的罗振宇老师来清华演讲时被问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对人工智能怀有疑虑呢?看起来人类不再需要从事初级乃至中级的工作,只需要在高级层面上提出问题就可以让人工智能找到答案?这有什么不好的呢?”。是啊,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也抱有相同的疑问。罗振宇的回答让我颇为震动。他说,“人工智能真正可能的威胁在于,它正在剥夺我们人类从初级向中级和高级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对此,我深以为然。如果说十年前创设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只是开辟“又一个”青年可以欢聚的平台,那么在AI降临时代高举青年,则是一次集体的自觉和宣示;因为这表明,在暴力归纳日渐成为显学的世界,我们这个学科在守护观念成长的阵地上尚未撤离。
设立青年主旨发言环节,更是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对学科前辈的致敬。在过去的三年中,全国很多知名高校都举办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成立二十周年的盛典。每次作为后辈参与其中,都深深感受我们这个年轻学科的蓬勃力量,并因此更加感念前辈学者们在二十多年的物力维艰之中用一粥一饭为今日我们所创造的无限生机。可以说,今天坐在这个会场里的每一个年轻人,包括待会儿即将上台的年轻人代表,全部都是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化的受益者。请青年人站在舞台中央,是二十多年前学科探索者们的创新精神生生不息的延续和传承,更是学科在星火燎原之际应有的对于从前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最高致敬。
设立青年主旨发言环节,还是对青年的温柔的提醒和助推。青年生存不易是过去这些年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也是学术界高速发展的表征和结果。高度外部化的评价指标,使得学术成长越来越成为作者文字和“名字不可说者”的审稿人之间的孤独游戏。“成长没有成果重要”,“只有能写到简历里的才算数”,既是事实,也很悲哀。让青年的代表站在舞台的中央,也是一个提醒:作为一个在人类集体解惑行业中贡献思想的从业者,除了发表之外,青年的、苦心孤诣的文字和反复咀嚼的思想也要在舞台上被当代人听见,并让当代人在困惑中有所解脱。所以也要谢谢今天四位青年的勇敢,期待你们的分享和解惑;也期待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我们可以听到更多勇敢的声音。
最后,需要强调一下,今天四位青年人选的推出没有特别的意涵。银河辽阔,群星璀璨,四位青年当然是群星代表,但绝对不是凤毛麟角和昙花一现。更需要特别为我自己说明的是,今天的四位青年,有三位我都是第一次谋面。当然,这也意味着,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接下来需要你们自己说明。
时间交给各位。舞台交给各位。